第十章 仁者无敌
一个哲人曾这样说过:“一个在甜蜜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人,未必就能创造出甜蜜的事业;一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或许能为别人解除苦难。”愚以为,前者大概不知人生苦难为何物;而后者对苦难认识太深切,所以才常怀恻隐和同情之心,才会有与他人解除苦难的思维和行动。
走向大学的讲坛
云淡风清,鸟啼鸢飞。
进入校园,两旁是高大茂密的行道树,树丛之中,有茵茵的草地,有锦簇的花团;古色古香的各类建筑,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迎面的校牌上,醒目地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校名——四川大学。这所著名的学府,今天将在这里举办一场特殊的讲座,迎来一位特殊的讲者。
这所大学建校百年来,以治学严谨、开明开放著称。在她的讲坛上,不但迎来国家总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还留下过前清状元和抗日名将的身影,但今天受邀到这里举办讲座的讲学者,却是一位从没进过大学、甚至高中初中的小学生!
这在四川大学建校以来,恐怕还无此先例。
这位讲学者,就是农民发明家、农民企业家周兴和。
周兴和是受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青年联合会和四川大学的邀请,到学校来为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学生演讲的。这次讲学,共给周兴和安排了5场讲座,每场3—4个小时
能进知名的大学演讲,这是周兴和先前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他只是一个只读过5年书的小学生,从大山沟走出来的农民。如果单从学历上来看,在21世纪的今天,他几乎就算个半文盲;如果从资历上看,他无党无派也无官衔。可今天,聆听他演讲的竟然都是大学生甚至研究生!
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就曾几次邀请过他讲学,可由于几年前他被人将肝肺杀穿后,身体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嗓音也受到极大伤害,只要连续讲上30分钟的话,嗓音就会变得嘶哑。所以尽管他对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北大、清华充满了向往和敬意,但他只能谢绝了这几所大学的邀请。这一两年,他嗓音得到一定恢复,所以才有了这次与四川大学学生们交流的机会。
堂堂的高等学府,当然不会随便邀请一般人到那里去高谈阔论,浪费众多学子的时间,更不会向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发出邀请,为他提供大学神圣的讲坛。
周兴和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却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学历和经历。他的这些学历和经历,特别对那些埋头读书的大学生们来说,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就如同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一样,他上的也是社会这所大学,他所著的《我的大学》,肯定是大学生们最好的教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也没上过高中大学,你难道能说他不是学生们最好的先生么!再说近点,就连比尔·盖茨也没能领到大学毕业证书呀!
农民发明家、优秀企业家、巴蜀奇人、中国奇人,这些对周兴和褒誉的字眼,已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特别是他在苦难中成长、在痛苦中创业、在艰难中发明、在绝境中成功的传奇经历,已使他成为创业的效仿者。他能够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中来现身说法,这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这几年,随着周兴和事业的成功,各种荣誉更随之而来:他先后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努丽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向他颁奖;同时,他又被评为“中国世纪专家”和“有突出贡献专家”,收入《世界名人录》和《中国世纪专家》辞书;《人民日报》在“改革之星‘栏目中曾整版对他与星河公司进行了宣传报道——由此看得出,讲座的主办者是经过精心策划、有的放矢的。
汽车驶进校园,周兴和表面上尽管很平静,但当他看见着那些戴着校徽,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不知怎么的,他的心里除了羡慕和感叹,不免又掠过一丝辛酸和苦涩——能上学读书,特别是能到大学进行深造,这是周兴和童年到少年、青年到中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啊!
然而,这个夙愿对他来说,就如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是可望而不可及呀!由于小时家境贫寒,再加上文革灾难,他小小年纪辍学后,几十年来,为了生存,他上坡挖土,下田扶犁;再后来,他结婚生子,拖家养口,艰苦创业,殊死打拼,再没有一丝喘息的时间,哪有机会实现自己上学读书的愿望呀!
但叫他感到一丝欣慰的,他这个连小学没毕业的学生,今天居然有人请他走上大学的讲坛,面对众多莘莘学子讲述自己的人生之路和创业之路,言传身教,为学生们走上社会后的人生和创业“指路”。
礼堂门口,一棵德高望重的黄桷树下,贴着一张硕大的海报,上面喷绘着周兴和的个人形象和两行大字:特邀四川星河建材集团董事长周兴和先生主讲,《猫步、正步、创业指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走有特色的创业之路》。海报下面,围着一大群神色惊喜交头接耳的学生。大概,这海报特异的标题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吧。
礼堂内早已座无虚席,学生们见讲座主持者和主讲者走上讲台,一瞬间就安静下来。当主持人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了周兴和的基本情况后,他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经历,让礼堂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各位朋友、川大的同学们:非常感谢团省委和学校的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我虽参加过几千人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发过言,也接受过上百家新闻媒体的采访,但像今天这样站在大学的讲台上,面向这么多的大学生演讲,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周兴和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微微欠身致意,平静而自信地讲完开场白,“今天我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我本人创业的亲身的经历,来印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走有特色创业道路的艰辛和曲折,以及实现创业的可能性。”
礼堂里静悄悄的,只听见周兴和那侃侃而谈的声音。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年,尽管社会给予了我莫大的荣誉,我研制的产品也曾获得过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发明的产品也获得过国家重点新产品奖等20余项奖励,我个人也获得过埃塞俄比亚政府“杰出贡献奖”等20多项荣誉,但我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和在座的大学生研究生比起来,按说你们应该是我的老师;但我从13岁出社会到现在已是40多年,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毫不谦虚地说,我可以作你们的导师……”
周兴和在演讲时没有演讲稿,演讲中也没有套话空话,他结合自己的痛苦辛酸的身世、多次创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自己在艰难绝境中奋起、下决心改变自己命运、夜以继日攻克世界科技难题时的艰难,以及创业成功后的喜悦和欣慰。他的演讲,通过一个个故事和事例,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境况中,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还着重介绍了他在创业过程中如何与腐败分子走“猫步、正步“的经过,以及怎样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的创业之路等。
周兴和的演讲,朴实无华,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欢笑和掌声。礼堂里的人越聚越多,最后连外面窗户、走廊里也站满的人。
阳光缓缓地移动着,不经意间已经移向东边的窗户。周兴和演讲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3个半小时。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你们今天的创业起步和我当初开始创业时的情形,已经有了天壤之别。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本人只能偷偷做点小生意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既要挨批斗还要扣押东西;而你们现在去创业,既有政策允许又有政府支持,还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周兴和看了看时间,他最后真诚地对同学们讲道,“你们现在走出校门创业,是初生牛犊无牵无挂,还有父母、亲戚和朋友的支持,还怕什么呢?在你们现在这个年龄,我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在饿肚子的年代,我哪有更多的机会去创业呢?所以,我羡慕你们,我支持你们,我祝福你们!我深信,你们将来都能超过我周兴和!我深信,在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巴菲特产生!……”
礼堂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西落的夕阳已移向古色的大楼屋脊,它耀眼的余照,把校园染成一片金黄。演讲结束了,不少学生手拿笔记本涌上讲台,请周兴和给他们签名留念——他的签名很特别,既像汉字又有些像蒙文,必须把签名的纸张翻过来看。
创意改变了世界
2008年11月3日。
上海。
这一天对周兴和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记忆的日子。
这一天,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 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个交易所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商务部和上海市三方共同组建设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国家通过技术和产业转移,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从技术输入开始,让发展中国家从输血转变为自己造血——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它称为“千年阳光计划”。
周兴和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邀请,出席了这次揭牌仪式。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特设局周一平发来贺信,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副市长艾宝俊、国资委党委书记杨国雄,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南非驻上海总领事、埃塞俄比亚国务部长代表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庄重而热烈。
周兴和作为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把他和他的星河建材纳入他们的视野,并把他的技术和产品列入“千年阳光计划”向全世界推广,同时邀请他参加这样高层的活动,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
事情还得从“5.12”汶川大地震说起。
地震发生后,由于星河公司产品性能在震中的优异表现,不但引起国内建材专家的高度重视,而且还引起了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关注,加上这些年他们在世界各国、特别在非洲国家的成功实践,更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产生了极大兴趣。
2008年9月23日,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负责人孙建春一行,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专门来到了四川星河建材公司考察。
孙建春一行考察的目的,就是想通联合国这个平台,向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广星河公司的“五防轻体新型建材”。在他们看来,不管从社会、经济、安全、环保和生态哪个角度来看,周兴和发明的这种新型建材,都有大力推广的价值。特别是这几年星河公司在苏丹、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等10余个国家成功落户,在这些国家设立了20余个生产厂,建设了10万余套住房,受到这些国家政府追捧的情况来看,更促使开发计划署的官员们下了决心,要把这个项目作为“天字第一号”项目进行推广。
孙建春一行考察的结果,比他们预想的情况更好。首先这个项目除了安全环保,更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考察成员中还有人得出这样结论:在中国对外输出的实用技术项目中,最有价值的一是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它能有效地解决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吃饭的问题;再有就是这个周兴和先生发明的轻型环保建材,它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住房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帮助建立的建材厂,目前每年可处理甘蔗废渣54000吨,年产值约达4亿元,每年可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上万套廉价的住房——这是发展中国家最好的“造血”项目,也是最好的“千年阳光计划”项目啊!
在上海的交易所揭牌仪式上,周兴和庄严地在联合国“千年阳光计划”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终生奋斗的目标,就是致力于天下穷人的住房问题。科学技术它没有种族国界之分,我发明的技术,只要能为普天下的穷人遮风避雨,居有定所,我将一概不遗余力!”在签字仪式上,周兴和如此讲道。
春天的耕耘播种,必将带来秋天的收获。
2009年9月4日,联合国南南特设局在上海召开了全球创意产业论坛大会。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南南合作特设局局长周一平、国家科技部部长万刚、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联合国7个机构共50多位官员、77国集团主席、60多个国家的大使以及中国政府官员共计700多位代表、国内外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这次全球技术转移论坛暨颁奖大会。
四川星河公司在这次会上荣获了惟一的最高奖励。
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审议并一致通过,鉴于四川星河建材有限公司高新技术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转让,以及帮助非洲10多个国家经济发展而取得的成就,同时在汶川大地震中挽救了无数平民的生命,决定授予星河公司“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奖”。南南特设局局长周一平在证书上签字后,星河公司董事长周兴和、副总裁许迪茗等走上主席台,联合国沙祖康副秘书长亲自将奖杯和证书颁发给他们时,此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镜头和灯光都对准了他们。
这一刻,周兴和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他从沙祖康手里接过奖杯时,眼睛竟然有些潮湿了——是呀,多少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多少回身临绝境的情形,多少个岁月梦寐以求的愿望,飞速地闪现在他的眼前,凝聚在了这难忘的一刻!
此前,也让周兴和感到意外的,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鉴于他为发展中国家所做的贡献,专门制作了以他头像作画面的纪念邮票,在世界各国发行。这样的荣誉,那是世界政界和商界的人梦寐以求的啊!
他几十年不懈的追求,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他的努力与奋斗,终于有了不菲的回报;他人生的价值,终于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一个从穷苦中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这一辈子他知足了!
大会秘书处下发的文件中,星河公司作为《创意改变世界》惟一的成功案例,刊登“2009南南全球创意产业论坛”特刊上。这个成功案例的标题是《星河传奇:我是这样成功的》。案例中这样讲道:
星河集团的前身是四川星河建材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创始人是现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周兴和先生。集团下设5个分公司、7个生产厂,是中国西南地区有一定规模、实力雄厚的建材企业。
星河集团从创业之初即树立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方向,利用环境污染大的秸秆、稻草等废弃的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五防轻体隔墙板”(即FGC),取代占地、毁地严重的粘土实心砖。这是一种“化废品为产品”的废物投资,解决了建筑墙材市场上的一大难题,既为各国政府部门分忧,又能为农民节支增收……
去年的中国汶川8级大地震,令世界震惊。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使成千上万的生命瞬间消亡,人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变为废墟。震后人们反思:能否发明一种新型防震的建材,用来修建安全稳定的房屋,让人能放心居住?
其实,这种新型防震建材已经发明了,它就是中国四川星河建材的FGC。这种建材在汶川大地震中经受了8级大地震的检验,其抗震性能是相当高的。在地震中北川县城大部分建筑倒毁,而采用FGC修建的“北川大酒店”仍然完好;彭州市龙山银厂沟,地震中房屋几乎夷为平地,惟独用FGC修建的“丹卉山庄”依然完好;汶川县城距离震中最近,而采用FGC修建的“刘一手火锅店”却完好无损。震后,从事军事科研的“风洞”基地灾后重建,高达40米高的建筑物使用了FGC作为了外墙。
2008年底,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刘建一受该院委托,带领专家组到四川星河集团现场考察调研后,FGC及各种新型装饰材料性能可靠,隔音效果好,工艺制作简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8年11月,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向全球推广使用FGC,由此拉开了星河集团FGC秸秆建材技术阔步走向世界的序幕。最初,通过技术转移,FGC技术及生产线进入埃塞俄比亚,以埃国的甘蔗渣和火山灰为原料,经过示范引导,埃政府目前投资建立了8个工厂,每天生产8000余张建材板,年产值达到3亿多美元,交纳税收300万美元,利润约6000万美元,开拓就业岗位12000个。
据埃塞俄比亚政府有关部门统计,用FGC建材建造的房屋已达300多万平方米,减少造房成本50%—60%,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让更多的穷人有房住。
目前,在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推动下,FGC技术不仅在埃塞俄比亚已形成规模,并进入苏丹、沙特、南非等国家。仅苏丹就建有15个FGC建材生产厂,投资约4000万美元。同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已开始陆续建厂生产。
目前,FGC建材技术在非洲受到广泛欢迎,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FGC建材项目不但成功地实现了南南合作,同时也实现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向发达国家市场转移的目标。同时引起在SS-GATE参加培训的非洲留学生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已起草提案,准备向本国政府推荐此项目……
星河集团他们没有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正如他们开阔响亮的名字一样,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空间,投向了整个世界。他们事业的成功,必将带动更多的技术和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让这些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提升他们的发展水平,从输血转变为自己造血,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千年阳光计划”……
给习副主席的信
2010年3月,周兴和接到中国外交部秘书处通知,为配合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副主席出访北欧3国,进一步落实中央“引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化战略决策,经联合国南南合作局推荐,鉴于周兴和在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中做出的成就,邀请他参加我国经贸代表团随习副主席出访。
在随习副主席访问北欧3国12天的时间中,周兴和更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改变和创新了他的思维,坚定了他事业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在瑞典访问期间,他随习副主席参加了在诺贝尔颁奖大厅举行的大会和晚宴。在那里,他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改变人类生存境况,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伟大和崇高,对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充满了景仰和敬意。在访问途中,习副主席在繁忙的外事活动中,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单独接见周兴和,并听他简要地汇报了自己发明的绿色建材在世界各地使用的情况。
2012年2月初,周兴和再次接到外交部秘书处通知,经联合国南南合作局推荐,邀请他再次参加我国经贸代表团,随同习近平副主席赴美国开展经贸活动,在活动期间,将出席与美国一家公司购买星河公司专利技术的签约仪式。这次活动,他随习副主席考察访问了美国华盛顿州、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
由于这次外事活动习副主席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张,周兴和没有时间向他汇报公司这两年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回国后,他听从习副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建议,给习副主席写了一封信,简单汇报了自己企业目前的处境、企业发展的情况,以及自己目前的想法等。信中他这样写道:
尊敬的习副主席:您好!
在您百忙之中,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向您反映一件有关国计民生之事。
我是一个农民发明家,也是一家跨国公司——四川星河建材集团法人代表周兴和,2010年3月作为企业界代表随同您访问北欧三国时,曾简单向您汇报过工作;这次随同您考察访问美国,您太忙,没有时间再向您汇报我公司目前的处境和有关情况。
我公司是一家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绿色环保建材的企业。
1998年朱镕基总理到四川视察工作,因农民焚烧秸秆而使总理专机不能降落;2000年当时的省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到北京参加中央会议,又因焚烧秸秆飞机不能起飞,朱总理亲自批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公司在四川省科技项目招标中,由于攻克了国家历时30年、耗资25个亿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在129家科研企业投标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中标。
尊敬的习副主席:我从1990年开始研究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末、粉煤灰生产建材、墙材和装饰物等各类环保产品,已发明生产出的1000多个品种,具有防火、防水、防震、防老化、防裂纹等“五防”功能。这些产品,除了国家权威检测认定,在汶川8级大地震、多处工地失火、人为爆炸等事件中也得到有力印证。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公司在重灾区内所建的上千处建筑无一倒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中北川县城仅存的5楼高的“北川大酒店”,使用的就是我公司产品。
这些年,我公司先后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5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以及国际技术博览会“21世纪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四川省政府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中国质量权威检测达标产品等20多项奖励,并列入科技部“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项目”等。
我公司曾对外公开宣称,谁在全世界范围内能找到质量优于我公司、成本低于我公司的产品,可来我公司领取500万美元奖金,至今10年,还无人得到这项奖励。美国一家公司几年前将我公司产品、原料、材料带回国内分析、化验和试验,最后无果,只得以150万美元才买到我公司1项发明专利。
为推广该发明项目,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副书记杨崇汇等先后作过批示,在四川部分地方开始使用。但遗憾的是由于行业保护及各方利益关系,侵权企业层出不穷,自周书记调离四川后,该项目在国内推广处处受阻。我公司在无奈之下,被迫走出国门,在俄罗斯、泰国、苏丹、埃及、沙特、埃塞俄比亚等10多个国家发展,已建成几十个生产厂家,受到联合国技术开发署和各国政府欢迎。
2009年9月,联合国将我公司项目列为“千年阳光计划”榜首,向全世界推广。2004年,苏丹政府愿免费赠我公司500亩土地建设技术开发生产园区;2005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免费赠送我公司225亩土地,我投资5亿人民币打造了“中非星河科技园区”,埃总统吉尔玛亲自出席园区落成剪彩仪式。他在致辞中讲到:“星河建材可改变非洲命运!”园区7个厂建成投产后,解决了当地上万人就业,建设了10余万栋民居,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吉尔玛总统在2008年宴请星河公司时在祝酒辞中讲到:“经财政结算证明,用周兴和先生发明的技术和产品建房,可节约50%的造价;今后用他的外墙、楼板建房可节约70%的造价。周兴和先生为我们国家做出了贡献,我代表全国人民敬他三杯酒!”我驻埃大使林琳同志也多次在正式场合讲道:“星河公司为国争了光!”
2007年,埃塞俄比亚政府授予我“杰出贡献奖”; 2008年,联合国授予我“为人类做出特殊贡献奖”。鉴于此,一些国家领导人和企业家经常问到我一个问题:“你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在你们国家推广你的发明项目?你居住在四川地震灾区,你们地震灾区为什么不用你的发明专利?如果早几年用了你的发明技术,地震灾区该少死很多很多人哪!……”
习副主席,每当这个时候,我该怎么来回答他们呢?
我的发明专利,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几百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和介绍。称“四川一位农民发明家用秸秆来制作替代实心砖的新型轻体墙材,连获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圆了一个中国‘绿色建材’梦。中国当今以占7%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已宝贵到寸土寸金。据统计测算,全国每年要生产粘土实心砖5000亿块,这是以毁坏15万亩耕地为代价的。周兴和的发明创造,是世界建材史上的一场革命,人类建筑将有望从此告别两千多年的秦砖汉瓦”。
我们在国内推广这项技术却处处举步维艰。
早在1998年10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平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涵等31名委员牵头,就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的提案中讲到:“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外部环境有欠公平。据了解,有关部门对一些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和对外发展设置管、压、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如成都星河建材厂的产品,省上有关部门认可,但墙改办个别经管人员不予认可,对该企业产品的推广应用和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张中伟等领导专门在提案上作了批示,要求省市有关部门专门研究,落实整改措施,解决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
可,有关部门却置若罔闻!
1999年4月,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年度《科技计划》,明确地把成都星河建材厂的“秸秆轻体隔墙板”等3项专利技术列入了“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之中,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好实施工作。四川省、成都市科委同时也下发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将成都星河建材厂列入“利用秸秆生产建材产品和机械化生产线改造”项目,要求各地支持该项目发展,推广他们的产品。
可,有关部门却置之不理!
我是一位中国人,我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曾立志要在有生之年,致力于天下穷人的住房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公司接到国外的订单是地震前的3倍之多,但我放弃在国外赚钱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国想在灾后重建中发挥自己发明专利的作用,能为灾区人民建造一批质优价廉、让人住得安全放心的房屋。可,令人灰心是,由于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利益问题,我的热情依然继续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冷遇,他们找出种种理由使推广受阻。有的部门有的人员他们口口声声讲科学发展观,讲可持续发展,其实质讲的是部门和个人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只要地球还在转动,地震等灾难还将难以避免。我的发明专利应用,除能防灾减灾外,在国家当前大规模建设安居房、廉租房和新农村建设中,可节约工程造价30%~50%,提高工效5~10倍,有效改善建筑物肥梁、胖柱、厚墙、深基础、湿作业等建筑上的老大难问题。如果在我国广泛推广,将有效地造福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尊敬的习副主席: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为报答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报答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替政府分忧,能逐步解决我国节约资源、环境污染、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目前别无他求,只希望政府能够批准,在我公司征用的土地上,自筹资金建设1栋7~10层全部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建材、不用一根钢筋一斤水泥的样板大楼。在司法、媒体的公证下,采取火烧、爆破、水淹、震动等破坏性的试验,向世界展示建材革命的这个奇迹,为国人争光。尔后,我自愿在政府主导和管理下,将自己平生34项发明和实用专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尊敬的习副主席,谢谢您看完这封信。盼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这个具有环保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好项目吧。盼您只字片言的回复……
修桥铺路报桑梓
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周兴和回到家乡三元乡,这里依然还是那条古老寂寞静静流淌的小河,小河上还是那位沧桑的老人,老人依然孤独地撑着那条沧桑的小船;小河那边,依然还是那条祖祖辈辈走过的泥泞小路,小路上依然是踽踽而行的老人和孩子;泥泞小路的尽头,依然还是那几垄薄田瘦土,薄田上依然种着晚熟的庄稼,瘦土上依然摇曳着松枝竹丛;松枝竹丛下,依然是那几间熟悉而又陌生的老房旧屋,老房旧屋上依然飘着陈年的炊烟——真乃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哪!
天色阴霾,细雨濛濛。
周兴和站在河边,久久地凝视着眼前这条冰冷的小河。
千百年来,河岸两地的乡民,都靠着这样一只旧船往来。前年回乡,周兴和听说由于山洪爆发,冲走了河上那只木船,村上无钱打置,大人小孩们只能涉水过河。尽管当时周兴和囊中羞涩,他还是掏出2万块钱,让村上为乡民重新打造了一只水泥船。河呀河,眼前这条河,阻隔乡亲们外出赶场卖菜,老人们走亲串户,孩子们上学读书,实在是太不方便,太不安全了。
过河的辛酸苦楚,对周兴和来说,那是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事啊!当年月黑风高在刺骨的寒风中等船、在冬天冰冷的河水中淌水过河的情形,这几十年来,都经常都会浮现在他的梦里,让他唏嘘伤感!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桥,这是他当年曾发誓要做的一桩事情,也是他多年来魂牵梦绕的一个心愿——旁人或许不知,这桩心事整整纠缠了他20多年啊!
前些年,在自己和家人温饱还没解决的境况下,要在这里修座桥,对他来说,当然只能是一个奢望罢了。而今,自己虽然还并不富裕, ,但他如倾其所有,终于能兑现自己当年的誓言,可以捐资在这里为乡亲们修座桥了!
“把那条破船废掉,你们牵个头,就在这里修座桥吧。”他对中山村的支书陈伟说道,“修桥的费用,我个人承担就是了。”
这是1999年12月。
当时周兴和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企业才刚刚摆脱困境,但他不顾一切,决心要尽早兑现自己的承诺,了却自己埋藏了多年来的心愿。就在这年,他捐资10万元的“兴和大桥”开工,2001年3月投入使用。当他听乡亲们讲,那只过河的破船已停靠在岸边成为文物,如今大人孩子再不用淌水过河时,他多年郁积在心中的块垒,这才消散开来。
2003年6月,他的经济条件稍好一点,为让邻村的乡亲们过桥少绕些弯路,他又给龙居村捐资10万元,在他们地界上又建了第二座桥。
2007年3月,周兴和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他再捐资20万元,在魏河上又为三清村的乡亲们建了第三座桥。
2008年地震后,周兴和听说家乡敬老院在地震中房屋有些损坏,他拿出5万块钱对乡里的干部说:我知道,你们乡上也很困难,这点钱拿回去把老人们的房子修一修,剩余的就给他们买台电视吧!
“周总,你所做的这一切,出于什么初衷呢?”采访时,笔者问他。
“那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的祖辈终老的地方,对那里,我有一份永远割舍不下的感情。”周兴和平静地对笔者说道,“那里的邻里乡亲,他们贫穷困难,但纯朴善良,在我最艰难的时候,许多人都曾帮助过我,而今我稍好一点,应当知恩图报呀。”
河谷来风,山中多雨。
2009年8月,周兴和从国外回来,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他下了车,过了桥,准备回自己老屋去看看时,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停下脚步来。
一条曲折的山间小道蜿蜒着伸向山岚。
这条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不知走过多少趟的上山小路,而今更是荒草凄凄,坑坑洼洼,狭窄泥泞。一个老人拄着竹棍,正颤颤巍巍从山上下来,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周兴和见状,赶紧上前扶住他,叫他小心不要摔倒了。老人道了声谢,叹了口气说:现在河上有了桥,不用淌水过河,学生娃儿也不担心被淹死了,就是这条路,太难走了!
周兴和久久没有说话,他目送着老人佝偻着下山的背影,眼睛有些潮湿了。他缓缓向前走了两步,回过头来平静地对随行的人说道:“不管有再大的困难,我都要把这条路修了,把它修成水泥路,让老人和小孩走得稳当些。”
他说话声音很小,小得来似乎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
周兴和说到做到。回到成都后,他为家乡捐资修路的第一笔款30万元就打入了三元镇;3个月后,第二笔款30万又到账;2个月后,第三笔款40万再到账。
2009年8月16日,中山村的水泥公路正式开工,三元镇书记、镇长都到了现场。镇委书记在讲话中说:周兴和同志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为家乡捐建了3座大桥,解决了魏河两岸数千人雨天、洪涝期间行路难的问题,为魏河两岸的乡亲们打通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兴和同志对家乡的这份感情,我们也不能辜负他这份厚重的家乡情结。工程负责人、中山村书记陈伟当即表态:我们绝不辜负兴和大哥的爱心,我们将有计划地排好工期,监督好工程质量,严格按进度拨付款项,做到专款专用,争取早日通车!
2010年4月,一条长达2.5公里、投资100万元的水泥路顺利竣工。贫瘠崎岖的中山村,从此有了第一条能通汽车宽敞的水泥大道,实现了周兴和那“让老人和孩子走得稳当些” 的朴实愿望。三台县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并把这条路命名为“兴和路”。
剪彩仪式上,当地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抬着一块“修桥铺路,造福桑梓”的大匾,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向周兴和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之情。县、镇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他们在讲话中,对周兴和的多年来帮助家乡建设、造福乡邻的义举表达了敬意和谢意,并希望周兴和一如既往支持家乡建设,共同建设好美好的家园。
周兴和在讲话中说:我不仅要长期回来帮助家乡建设,而且还要联系从三台走出去的家乡人,共同来把家乡建设好!他最后讲道:我周兴和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了一点该做的事情,但乡亲的盛情,确实让我感动——我心里还有一个规划,在我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再投资1000万元,把水泥路修到中山村家家户户门口!
锣鼓声、鞭炮声,以及掌声和欢声,回荡在原本寂静的河谷和山岭之间。整个三元镇像过节一样,引来上千人在这里看热闹。那座座沟通魏河两岸的桥梁、那条伸向山顶崭新的公路,无言地见证着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那条拖不死的穷汉子穷则思变、自强不息、知恩图报、言行必果的品格和风骨。
捐资修路造福村民名传千古;
积公益德荫庇子孙兴隆万代。
在三元镇中山村公路边,立着这样一座牌坊,牌坊两边的立柱上写着这样的一幅对联。当地村民以他们的淳朴与厚道,表达着对周兴和为他们修桥铺路的感激之情。他们在牌坊上写道:
碧水荡漾,情怀家乡。村中道路,坎坷不畅。
晴尘飞扬,雨溅泥浆。改革开放,百业兴旺。
国律鸿策,村出贤能。和谐康庄,众心期望。
志士慷慨,仁人解囊。捐资修路,益德向上。
中华雄飞,中山新容。造福乡邻,世代流芳。
现此立碑,昭告相邻。感恩兴和,永志不忘。
“董事长这个人,说通俗点他豪爽义气,说文明点他具有雷锋精神。他见电视上那见义勇为者被人刺伤,他会去医院看望,并悄悄留下一笔钱来;他看见素不相识的人有灾有难,他会主动上前帮人一把;更不用说他的朋友和熟人了。”星河公司总经理许迪茗告诉笔者,“去年,郫县农村有位叫唐元龙的人,因为在缅甸金三角想以经济作物替代那边的罂粟种植,以达到禁毒的目的,最后九死一生倾家荡产逃回国来,穷得如同乞丐,还住在一个用塑料布搭成的破窝棚里。董事长知道后,他自己出资,专门叫公司的人去为他建了一栋住房。唉,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他,就是那样一个人!”
2009年1月10日,“首届今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高层论坛暨首届中国广告公益心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周兴和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会上,他阐述了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企业在尽社会责任和公益广告事业中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应该具有的作为和如何尽到社会责任等。他的主张和建议,受到与会高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012年3月30日,周兴和的家乡三台县三元镇将镇上的一条主要的街道命名为“兴和街”,并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周兴和出席了这次仪式,在这一天,他再捐30万元为这条街上的乡亲们购置了健身器材。
纵观周兴和的这一系列所作所为,这就应了笔者前面写的那句话:“一个在甜蜜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人,未必就能创造出甜蜜的事业;一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或许能为别人解除苦难。”
清明时节的祭祀
摘耳根,遍坡生,我是家婆亲外孙。
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进去坐。
……
时值春季,草长莺飞。两个孩童背着书包,唱着儿歌蹦蹦跳跳地沿着“兴和路”走在上学路上。周兴和目送着两个孩童的身影在山湾里消失,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清明到了,周兴和与夫人先东琴专程来到他故乡,院坝上早已长满新草,老房印刻着岁月的年轮。站在山坳,极目远眺,但见山峦起伏,河水蜿蜒。沿着老屋后边草木掩隐的一条小路,他们向后山爬去。
他们要去拜谒故去多年的父母。
父母坟头上的荒草,已经有了几十个春秋的荣枯,墓碑早已写满沧桑风雨,坟前的两棵小杉树,已经长大成材了。
不知何故,周兴和近来时常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一想起逝去的父母,他的心里就掠过一阵苦涩和悲凉,可有时又莫名其妙升起几许欣慰和悲壮。这些年,他历经了人间的冷暖,阅尽了人世的沧桑,几十年奔波流离,几十年挣扎打拼,几度起落沉浮,几度生死交错——光阴荏苒,而今他早过了天命之年。
香烟袅袅,纸灰飘飞。
在摇曳的火光之中,周兴和默默地肃立在父母的墓前,他心里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父母说,有许许多多的事想对父母讲。
但他今天最想对父母讲的,不是他事业的发达和生活的无忧,而是关于他的婚姻和儿孙们的家常。
2001年,他从死亡中挣脱回来,和妻子小申离婚后,为了事业与生活需要,他又与第4任妻子小王结了婚。这些年,小王陪着他开拓新的事业,不遗余力为他推广技术和产品。小王聪慧能干,既是他生活上的伴侣,又是他工作中的秘书。特别是在国外打拼期间,小王陪着他奔走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年里,随着技术和产品落户非洲一些国家,他们顺利地开辟了海外市场。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他们面对艰难和挫折,同舟共济同心同德;面对喜悦和收获,他们同喜同乐同欢同享。有了贤内助,周兴和一门心思扑在了他的发明创新上,那几年他的事业逐渐走出低谷,爬上了长满绿草和鲜花的高坡。
但,人的情感,恐怕是世界上最难把握最难捉摸的东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性格、情趣、观念上的差异也渐渐显露出来;再后来,随着生活境况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两人的感情开始慢慢冷淡,进而出现裂痕来。
周兴和是个事业型的男人,为事业他是不分白天黑夜,但在家务事情上,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这个能攻克尖端科技难题的人,真的就如他先前的妻子说的“连盐和味精都分不清”,加上他有些执拗的性格,使小王这个极具独立个性、追求生活情趣、不甘成天陷于厅堂与厨房的女性来说,自然会产生一些不满情绪。久而久之,他们生活中的矛盾逐渐产生,并渐渐集聚,以致到最后难以调和化解。
“以前,觉得周是心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在树下乘凉能有多开心啊!但大树下往往其他有生命的植物难以存活,这正是我愿意放弃一棵大树去寻找自己生存绿洲的根本原因。而现在在自己成长的那片土壤里,自己顶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享受阳光雨露、风吹雨打,越挫越勇。虽累,但总有一缕阳光照在身上,让自己茁壮成长……”
当小王得知笔者正在撰写周兴和时,她从遥远的南方给笔者发来一封短信,表明了当初他们分手的根源——是啊,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呢!
“由于有了前3次离婚的痛苦,对第4次婚姻我是很珍惜的,对妻子是处处忍让,但由于生活目标不一致,生活的路很难共同走下去了。再勉强维持下去,对于双方都是一种痛苦,于是我们维持了10年的婚姻结束了……”
谈到这次婚姻,周兴和深深叹了口气——是呀,一只向往蓝天的鸟儿,她既然不甘于在一棵树的枝叶间跳来跳去,那就让她飞吧!
经历了4次失败婚姻的周兴和,遭受了4次精神与肉体的沉重打击,他发誓再也不和任何女人结婚了——可,前面说过,人的情感真是世界上最难把握最难捉摸的东西了。当他与小王离异后,现在的妻子先东琴却又走进了他的生活!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插曲。
2011年9月17日,成都西延线三公尚品酒楼举行开业庆典,当酒楼法定代表人马长银介绍宾客提到“周兴和”时,同桌有4位客人都吃惊地站了起来,纷纷与周兴和握手:“原来你就是周兴和呀,你这位巴蜀奇人,是久闻大名不见其人哪,今天终于才对上号!”;“早在10年前,我就听说有个周兴和,说你搞发明创造取得重大成果,去年还获得联合国的奖励哩!”最后一位客人说道:“我与你原来的姨妹夫很熟悉,他多次谈到你和你的家人,说你们这次离婚主要责任在女方;后来与你前妻的父母闲谈时,连她母亲也这样说……”
先东琴见到了这样一幕——哦,原来周兴和是这样一个人哪!他先前离婚,连他前妻的家人也这样做出评判!刚走进周兴和生活的小先,闻听客人无意中说的话,她从心里感到了安全和放心。
小先是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她聪明漂亮、贤淑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媳妇。“这才是我真正要找的女人!”周兴和发自肺腑地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亲戚朋友讲道。
而今,他带着妻子回到老家,想当着父母的面,说出埋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这句话。而且,他在与小先正式举行婚礼后,他也要向父母保证,一辈子要用自己的全部情和爱,呵护他们的这个儿媳。
今天,他来到父母面前,他还要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孙而今不但衣食无忧,大家和睦相处,而且也没辜负他们的期望,事业有成。特别是他们的大孙子周开洪,更是成长为商界出众拔萃的青年才俊。这些年,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他原本不该沿袭当年父母对自己那种“黄荆棍儿出好人”的教育方式,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然哪!
他不想像如今许多富裕人家一样子承父业,让儿子成为自己羽翼下一只弱不禁风的雏鸟,更不想让儿子在父辈创下的温室里,成为一个无所作为的纨绔子弟。他虽不奢望儿子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至少应该是条能经得起风雨的汉子!
这些年来,他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对他讲的一件旧事:邻村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一辈子也算集聚了一些财富。而且他在生之时,不但为子孙留下一些田土,还为自己和和家人都打好了一口老后的棺材。可儿孙们游手好闲都不争气,坐吃山空穷愁潦倒,最后不但卖掉了老人置下的田土,连老人为自己准备入殓的棺材都给卖掉了,最后只能用一床破草席裹着掩埋了事!
这样的教训深刻而痛心。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意识,子承父业,由于这种传统意识导致了目前社会中大部分年轻人成了啃老族。周兴和教育后人有他独到的见解,重男轻女,在2000年前周兴和依然存在这样的观念。为了教育儿子周开洪,他用了30年的心血和一片苦心,周开洪大学毕业后先在父亲公司上班,2008年周兴和竟狠心地把他赶出了公司!儿子很争气,仅仅几年时间,就创办了自己的几家公司,并取得不俗的业绩。由于他才干和人品,才30多岁,就被推选为绵阳商会投资公司的总裁!股东们都放心地将几亿资金交给了他,由他操盘经营。
2012年3月3号,绵商投资公司在三公尚品酒楼举行庆典活动,儿子周开洪举起酒杯当着绵阳商会企业界精英们为他父亲敬了一杯酒说:“爸,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我现在终于理解您的良苦用心了。”周兴和高兴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我这几十年心血没有白费,听到儿子这句话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烛火摇曳,香烟袅袅。
今天周兴和与妻子先东琴来到父母墓前,他还想告慰父母的是,如今他们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事业有成——总之,父母九泉有知,你们就放心吧!当年你们离开人世时所看到的那种缺吃少穿、凄凉悲惨的境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们的儿孙,已为这个社会、为自己家乡、为家乡的父老做出了一番值得称道的事业来!
明丽的阳光透进树丛,两只雀儿在枝叶间鸣唱。周兴和与先东琴虔诚地在坟前磕了几个头,然后沿着下山那条小道,离开老屋,过了魏河,辞别家乡,一路前行,渐渐不见踪影……
冬天过后是春天
迎面吹来和煦的春风。
一粒埋藏在冻土下的种子,不管是风暴肆虐,还是冰封雪埋,只要春天到来,它必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这是自然之法则,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古人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论断,就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2011年春天,中国《社会调查报告》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建筑材料重大科技革命——关于四川星河公司(秸秆建材)横空出世的调研报告》,该报告由非公有制经济研究所撰写,呈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办公厅、解放军四总部、各部委、局、办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
该报告非常客观地阐述了星河建材的历史和现状,性能及优势,以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实,真实反映了星河公司艰难发展的全过程。
报告开宗明义写道:“人类建筑材料变革到近当代,是钢筋水泥化时代。钢筋既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又是非低碳建材。水泥则是百分之百的非低碳建材。对钢筋水泥进行革命,走低碳环保型、特别是再生型建材道路,是时代的要求。于此,四川星河建材公司为人类建材革命创新、为低碳化、环保再生型建材(循环经济)的横空出世做出了历史性里程碑式的卓越贡献。”
调研报告从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推广新产品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最后他们疾呼道:四川星河公司建材早已列入联合国“千年阳光计划”,在世界各国推行,但在我国现年销售额不到500万元人民币,而他们在国外的20多个企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这种现象太不正常,太使人费解,令人深思了!……
这份报告,连同周兴和获得联合国“技术转移对人类贡献杰出创新奖”后,引起国家领导人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华夏之地,历来不乏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也不乏为真理奔走呼号的有识之士。
2011年4月到10月,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刘波、新华社每日电讯副总编辑陈凯星,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组组长杨金月、四川康巴卫视负责人、《四川经济日报》负责人等先后来到四川星河公司,对他们的“五防新型建材”进行了仔细调研。他们一致认为,该产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产品一经推广,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电视台杨金月同志完成调研后,感慨万端,曾给周兴和发来这样一条短信:“相信这是一个比比尔·盖茨发明伟大得多的项目。发展模式与宣传思路应是一个整体,确立前要进行碰撞、比对。愿为此助力。”
省委政策研究室李后强同志完成调研后,专门向省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呈送了调研报告。2011年底,即使在他调离省委政研室,到省社科院担任党组书记后,仍对这件利国利民的事念念不忘。今年初,他又再次向省领导呈送了调研报告;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他专门向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同志做了汇报,引起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主管工业和科技的副省长专门在调研报告上作了批示,四川省经信委、科技厅、建设厅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到星河公司进行调研。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也表示了要到星河公司考察调研的意愿。
《四川经济日报》完成调研后,专门发表了《四川重大科技成果为啥“墙内开花墙外香”——关于四川星河建材公司“五防新型建材”的调查报告》,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他们建议:由省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五防新型建材”进行调研考察,并由质检部门对产品进行科学检测,得出科学结论;由省上职能部门制定该产品的“国家标准”,用新的标准来检测新产品;“五防新型建材”对加速灾后重建,调整四川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希望省委、省政府支持这一新产品在四川广泛推广使用,为四川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
尽管塞外依然寒意颇浓,然春风已度玉门姗姗而来。
2011年3月,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几十名委员,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采取措施促进菱镁产业健康和科学发展》的提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在004145号提案答复中讲道:
“我国是菱镁矿产资源大国,无论储量还是品位居世界第一。菱镁作为一种新型矿产,集节能、节材、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突出的防火阻燃性能等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国防工程等领域。产品本身不含有毒、有害物质,阻燃过程无三废排放……国家准备下发《菱镁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鼓励菱镁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支持传统菱镁工业采选工艺改造、环保治理、尾矿利用和深加工等……”
种种迹象表明,“五防新型建材”在国内的认定和推广使用,已不是“要不要”的讨论,而是“水到渠成、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其实,不说全国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天文数字般的建筑材料,就是全国的高铁、高速公路隔音屏、标识牌,所用的材料也是个天文数字啊!”鄙人小女是在大学教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的教师,她参观了星河公司展示的各种建材产品后,感到十分神奇和吃惊,她对许迪茗总经理讲道,“据说,全国在未来10年里,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街道的隔音屏和标识牌制作安装费用,就将达到上百个亿。这种具有防火、防水、防震、防盗、隔音、耐腐蚀的材料,如果再把它制作成与周边环境相似的绿色或彩色竹木、动物图案,除了隔音,还是铁路、公路和城市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呀!”
机遇总是赐予那些有准备的人。
2011年秋,周兴和的家乡三台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来到星河公司考察,决定邀请星河公司将生产基地搬到三台发展。一位领导到星河公司考察调研后,竟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四川现在有了年产值千亿的企业,但还没有上万亿的企业,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星河公司将成为这样的企业!”
在三台,星河公司将分3期投资建设“星河工业园区”,聘请法国人设计安装机械化生产线,利用那里得天独厚的秸秆和竹木废弃资源,达到年生产“五防新型建材板”300万平方米、完成集成化住房5万套、解决5000—7000人就业的远景目标。他们规划,在国内市场未完全打开之前,产品主要销往国外。
就在星河公司在对三台投资环境进行考察时,他们接到安哥拉总统办公室邮件,邮件表达了他们欲向星河公司订购4万套集成房屋的意向。按每套20万人民币计算,总价值可达80个亿,利润可达30亿以上——但遗憾的是,目前星河公司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只好婉言谢绝了他们。
就在笔者写作时,前面提到的那位“超级志愿者”王晓春又从山东传来好消息,山东临沂等地已有两三个厂家与星河公司签订了协议,引进他们的技术和生产线,在山东等地生产“五防新型建材”。只要山东等地的市场一打开,那将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就会掀起不小的动静来。
2012年3月29日,星河公司国际部主任吴晓琴收到埃塞俄比亚政府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称,埃政府发起了5年建设计划项目,其中包括修建房屋、道路、10所大学、4个糖厂、化肥厂和几个工业项目。仅糖厂就要求建设超过84500套房屋,需要530万平方米秸秆建材。在埃国,现在用混泥土修建墙体单价成本是318比尔/平方米,但用秸秆建材仅是151比尔/平方米,节约50%的建筑成本。迄今,埃政府已经完成78000多套房屋建设,其产品从未对外销售,因远远未能满足政府自身需求。
据悉,目前周兴和正在酝酿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准备创造一项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他已设计出方案,待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准备利用星河公司成熟的技术,全部采用秸秆、竹筋等建材,在三台县修建1栋7—10层高的试验大楼。在修建时,邀请国内外新闻单位、国家公证机关、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等全程监控和见证。试验大楼建成后,将邀请联合国官员和中央领导剪彩,同时邀请国内各级领导、专家现场观摩大楼火烧、水淹、震动等试验。
假若试验成功,这栋大楼将成为世界建筑和建材革命的有力佐证,成为中国人告别秦砖汉瓦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祝愿这栋大楼早日建成,让它将来能成为像古罗马斗兽场、玛雅人的空中花园一样的人间奇迹!
是啊,诗人雪莱说得好,冬天已经过去,那春天还会远吗?
尾 声
人,存在于这个世界,总有自己生存目标的。
“周兴和先生,最后再问你一个问题。”采访结束,我合上笔记本,眼睛盯着他的眼睛,“照说你早已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了,完全可以在太阳伞下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了。尽管你这些年来在不断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但我知道你并不满足于这种现状,你想要修建秸秆试验大楼就可看出你的一些追求——我想问的是,在你以后的岁月中,你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
“哦,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扶贫济弱、修桥铺路,拿我们老一辈的话说,无非就是行善积德罢了。”周兴和沉吟了一下,抬起眼帘,他语调平缓地说道,“你肯定记得杜甫老先生的这样几句话,‘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000多年前,这位老先生就祈愿着天下所有的穷人,都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居所。说实话,作为一个搞新型建材的企业家,我盼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实现这位老先生描绘的那样一种情景……”
已是深秋,冷风萧瑟,黄叶飘飞,雨打窗棂。或许窗外那万物萧疏的情景触动了周兴和的思绪,不知他怎么竟记起杜老先生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说完,他站了起来,默默走到窗边,久久凝望着窗外没再说话。
“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如今应该说基本实现了杜老先生所祈愿的那种情景呀!”我对着他的背影说道。
“不不不,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我国,且不说在西南西北的贫困山区里,还有无数的人住着竹房茅屋、甚至山洞窑洞;就是在城里,买不起房子的人其实还是多数啊!”周兴和转过身来,加快了语速说道,“还有,你到过非洲和东南亚那些国家吗?你到埃塞俄比亚、苏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那些地方去看看,那里的穷人生活境况是什么样子,居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呀!”
他的话似乎很有道理,我想了想,无言以对。
“其实,刚才你提的那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你。”周兴和的思路很清晰,他想了想,接着又对笔者说道,“我这辈子,命中注定就是一个受苦受难的人,过不惯那种安逸享乐的日子。而今,虽然我已把企业交给了年轻一代人,我以后只是以技术发明人、企业创始人的名义出现,但我在联合国的‘千年阳光计划’上签了字,联合国组织也希望我到那里任职,所以我的后半生,还会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广竭尽全力!”
“据我所知,联合国的‘千年阳光计划’,是一种带公益性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计划,你不考虑它的经济效益么?”
“作为一个办企业的人,我当然要考虑经济上的效益。但,早些年我就想明白了,金钱这东西,其实只是一个数字,是最容易叫人淡忘的……”他想了想,接着说道,“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我想用 ‘事、势、市” 3个字来概括。这话怎么讲呢?过去几十年我是在做‘事’,已经把事情做出来了;现在需要的是造‘势’,我将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技术和产品造势;将来我的技术和产品形成了燎原之势时,那就真正是在做‘市场’了。”
“此话精辟。”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人生追求的是,能给社会给人们留下一点记忆。所以我潜心搞发明创造,研究出来质优价廉的新型建材,就想造福于社会。我希望有一天,这种新型建材最终能取代2000多年来的秦砖汉瓦,能在人间留下深刻记忆!”
这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在阅尽人世沧桑,历尽世态炎凉之后,他的人生的目标,原来是如此平朴,但又如此高远呀!
在如今这熙熙攘攘五光十色的社会中,有人沉湎于温柔之乡,有人却跋涉于荒山野岭;有人沉醉于红灯绿酒,有人却搏击于波峰浪谷——人各有志,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一个立志为人类造福的人,他的生命肯定能超越其他的生命。
后 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莫名其妙,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标点时,我突然记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突然也想向牧童借问起酒家来。屈指一算,从去年秋天开始动笔,躲进斗室闭门修炼,转眼已是草长花开的仲春了。几个月的辛劳,此时的心境,真有点像杜老先生诗中描绘的情形。
写这本人物传记,源于某种机缘。去年初,成都江津商会会长刘德华先生约请我撰写《一个中国公民在金三角的禁毒遭遇》时,偶然与周兴和先生相识,听了德华先生的描述,对周兴和先生传奇的故事有了兴趣;后来又在网上看了他许多资料,他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令人感动唏嘘!所以当他流露想请我来写这本书时,我犹豫一番,推却了另一家出版社的书约,将此事应承下来。
据周兴和先生说,这些年,已有不下20位作家或记者想为他著书,但都被他谢绝了,这回他却偏偏看中了鄙人。由于双方都有诚意和兴趣,于是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刚开始犹豫者,一是当时还不是那么深切了解主人公的为人和人品,写了大半辈子,不能由于我的疏忽贻误读者,进而打湿了自己的羽毛;二是我知道周兴和是个很有见解很有个性的人,担心写作过程中难以与他沟通;三是过去采访和写过他的记者不下百人,担心自己能否另辟蹊径写出深度和新意,能否写出超越过去所有写过他的作品来。
“所有和我接触、了解的人你都可以采访,包括和我离了婚的4个夫人,也包括我的竞争对手和冤家!”他的坦荡和自信,打消了我的顾虑。
几个月来,四处奔波,千方百计收集他的资料,采访熟悉和了解他的当事人——包括他前面离了婚的4个夫人,耐心地聆听了她们的倾诉。几个月辛苦,自觉把握了笔下这个人物。自动笔以来,每日就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写来写去,自以为找到了写作的感觉,走进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到有些章节,连自己也和主人公一样悲从心来、眼泪婆娑。
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几条写作原则:一是必须对社会、对主人公、对自己负责,尊重历史史实,不敢有半点杜撰;二是主人公人生中所涉及的敏感人和事,尽量采取隐喻的称谓,尊重他人隐私,不伤害他人感情;三是材料的取舍须根据人物传记的需要,不可能面面俱到,有许多曾与周兴和一起打拼的朋友和家人在书中未能提及,还望见谅。
这本书写得很投入很有激情,也写得很艰难很辛苦。但不管如何,蜻蜓点水也好,湖光掠影也罢,总算为当今这位奇人画了一幅淡淡的素描——好在周兴和先生的人生光景还长,他的事业还要延续下去,但愿几年之后,有其他大家能为他写出更精彩的续集,甚至电视剧本来。
本书杀青后,接到周兴和先生短信:“你写得太深刻太感人,我在审稿时都含着眼泪。”短短两句话,对身心疲惫的我算是莫大安慰。
本书面世不易,谨对在写作过程中提供资料和采访、支持关心本书写作、出版的任绍辉、陶远林、魏教授?严为远、许迪茗、王晓春、罗书记?、黄川萍、陈伟、夏瑞安、王琼华、刘凤琼、申建芬、王红梅、王艳、余文通、刘德华、唐元龙、李济琛、方礼儒、郑诚等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感谢四川大学教授、老朋友李济琛先生为本书作序。借此机会,也感谢夫人郑舒心在我写作过程中,承担家中一切琐事,免除我的后顾之忧,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写作条件。
周兴和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波澜迭起、颇具争议。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所限,加上作者水平等因素,难免挂一漏万,取舍失度,还望方家不吝指正,以求再版或改编时更正。
感谢为此书付梓付出辛劳的编辑和朋友们。
舒德骑
2012年3月26日于成都读月轩
作 者 简 介
舒德骑,重庆江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惊涛拍岸——中国船舶工业进军世界纪实》、《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深海丰碑——中国导弹核潜艇之谜》、长篇历史小说《联圣钟云舫》、纪实文学集《沧海横流》、散文集《一路走来》等;获解放军“昆仑”军事文学奖等全国、省市文学奖励20余项。曾任重庆作家协会理事、江津作家协会主席。从事过保卫干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等工作。现供职于中国兵器工业第209研究所。
作者地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七号
邮 编:610041
电 话:028—68011585(宅)
13608055716(手)
E-mail:shudeqi909@sina.com
出版社出版、报刊连载转载,请与周兴和联系。
电话:13982269086;028—89998888
|